- · 《药学服务与研究》编辑[10/30]
- · 《药学服务与研究》杂志[10/30]
- · 《药学服务与研究》期刊[10/30]
- · 《药学服务与研究》数据[10/30]
- · 《药学服务与研究》投稿[10/30]
临床药师参与老年患者慢病管理的应用模式及效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慢性非传染性疾病(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,NCDs)又称慢病,是一类起病隐匿、潜伏期长、病程长且缓慢、病情迁延不愈、缺乏确切的生物病因证据、无明确“治愈”指征的疾病总称
慢性非传染性疾病(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,NCDs)又称慢病,是一类起病隐匿、潜伏期长、病程长且缓慢、病情迁延不愈、缺乏确切的生物病因证据、无明确“治愈”指征的疾病总称[1]。我国慢病患者数量正在逐年增多,据统计,目前我国已有2.6亿经医生明确诊断的慢病患者[2]。全国慢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6.6%[3]。
慢病管理(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,CDM)是指组织慢病专业医生、药师及护理人员,为慢病患者提供全面、连续、主动的管理,以达到促进健康、延缓慢病进程、减少并发症、降低伤残率、延长寿命、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医药费用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[4]。上世纪70年代,我国已开展医学慢病管理,渐渐形成了医护结合的慢病管理模式,与此同时,慢病患者需要长期药物治疗和疾病的日常管理,但长期用药带来的药品不良事件、药物剂量不准确等问题攀升,导致疾病的风险随之升高。随着药学的发展和患者对于用药安全意识的觉醒,在慢病管理方面,药师也需要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,寻求一种合理、有效的工作模式,参与到慢病管理当中去。
1 研究对象及方法
1.1 研究对象资料 收集我院2019年1月1日~12月31日入院的神经内科及内分泌科老年慢病患者103例,年龄61~82岁之间,按慢病管理模式分为:医护管理组(51例)、医护药管理组(52例)。医护管理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17∶34,平均年龄(74.)岁;医护药管理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4∶28,平均年龄(74.)岁;医护管理组和医护药管理组中合并两种慢病的分别有9例、12例,合并3种慢病的分别有15例、11例,合并4种慢病的分别有16例、16例,合并5种慢病的分别有10例、11例,合并6种慢病的分别有1例、2例。
1.2 纳入标准 ①年龄(60岁以上),②同时患有两种及两种以上慢性疾病,③自愿加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。
1.3 排除标准 ①长期卧床。②无法自主表达,意识不清,精神及心理异常。③办其他危重症疾病,如:心力衰竭、呼吸衰竭、肾脏衰竭、肝脏衰竭。
1.4 退出标准 ①无法继续随访及复诊。②出现以上排除情况。
1.5 方法 患者入院后,药师进行药学问诊,出院后跟踪随访,医护管理组按照正常医护管理模式,医护药管理组在患者住院期间,进行药学干预。
1.5.1 所有药学干预均遵照标准流程,首先进行药学问诊,完善患者个人史(病史、用药史、过敏史)和家族史,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;评估患者的用药风险点,结合既往用药史,进行药物重整,对临床医生制定的初始治疗方案,在药物的优化选择、联合给药及用药安全等方面为医师提供专业化的建议。在治疗过程中,除进行药学监护外,根据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和管理能力、疾病特点,设定患者初始治疗目标,给予患者初始用药和健康教育,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,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,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奠定基础;出院后,临床药师可为其制定个性化“出院用药指导、随访及自行监测计划”,同时培训患者慢病管理的相关知识,确认患者获得自我疾病管理的能力。出院后在第3周、1个月、3个月、6个月分别进行随访,随访形式以咨询窗口,电话,微信等方式。
附表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[n(%)]组别 肝功能异常 肾功能异常 其他 合计医护管理组(n=51) 4 2 3 9(17.65)医护药管理组(n=52) 1 0 5 6(11.54)P 0.086
附表2 两组生活方式改善情况比较[n(%)]组别 吸烟 饮酒 不健康饮食 运动入院 一个月 入院 一个月 入院 一个月 入院 一个月医护管理组(n=51) 20(39.22) 20(39.22) 32(62.75) 29(56.86) 35(68.63) 30(58.82) 25(49.02) 27(52.94)医护药管理组(n=52) 26(50.0)18(34.62) 31(59.62) 15(28.85) 36(69.23) 22(42.31) 31(59.62) 39(75.0)P
1.5.2 所有的药学行为均具有标准化表格,通知记录完整。
1.6 考察指标
1.6.1 用药依从性评价 采用《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》[5]内容进行评分,满分为8分,得分<6分为依从性差,得分6~8分为依从性中等,得分8分为依从性好。
1.6.2 不良反应发生率 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,即发生率=NCDs患者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/总组例数×100%。
1.6.3 再住院率 排除因其他疾病和康复治疗入院,统计因缺血性脑卒中再发作而再次入院患者的再入院率,再入院率=再入院病例数/总病例数×100%。
1.6.4 生活方式改善情况 患者生活方式改善情况:以药学问诊形式调查患者治疗前后吸烟、饮酒、高盐饮食、高脂饮食等生活方式的改善情况,用改善率表示,改善率=(治疗前人数-治疗后人数)/治疗前人数×100%。
文章来源:《药学服务与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yxfwyyj.cn/qikandaodu/2021/0624/618.html